Back

News

2022-11-11

成大戰地轉身・轉譯再生團隊與前文化部長鄭麗君等人於梅石展館合影(沈揚庭攝) 國立成功大學自 2020 年投入「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至今已近兩年,其中軍事文化遺產的轉譯再生是此計畫關鍵策略之一,成大執行統籌與策略規劃,整合各階段介入的建築設計團隊,輔助團隊設計、再造逐漸頹圮或消失的軍事據點,使其逐步融入馬祖的當代生活,也成為連結國際的展示平台,開發永續經營的潛能。由傅朝卿教授、鄭泰昇教授、龔柏閔老師作為「戰地轉身.轉譯再生」計畫的主要策展人,邀請已對 14 處馬祖軍事據點題出或完成改造構想的 13 組建築設計團隊,加入此次藝術島的展覽,並於其中第一個執行完成的改造據點「梅石軍官特約茶室」展出,別具意義。 首屆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 近期由連江縣政府及文化總會共同主辦的首屆 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在...

2022-11-11

【記者馮紹夫報導】國立成功大學暨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創新共識營,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傅朝卿近年協助推動馬祖軍事據點歷史現場再造,爭取馬祖軍事遺址在世界曝光,也開啟成大與馬祖交流。校長蘇慧貞期許成大各領域專業人才與資源投入馬祖,也是自詡學校應負起的社會責任。  成大創新共識營28日下午2時在日光春和舉行,成大各院院長、教學團隊齊聚馬祖,文資局長施國隆、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到場,林敏聰也以《新臺灣科技學:永續價值驅動的科技創新模式》進行講座。  文化部推動「再造歷史現場」,成大2020年以團隊力量介入。施國隆表示,在傅老師牽引下,前瞻計畫逐步在馬祖落實,前瞻計畫8年約1百億元投入;馬祖全縣都登錄為文化景觀,意義非常重大,未來在發展上更需要考慮文化思維,期待未來馬祖與成大合作成果。  傅朝卿致力推動馬祖以戰地文化特色申請登錄世界文化遺產,自詡擔任馬祖跟團隊的志工與推手,想把馬祖的美好推向全世界。傅朝卿在《成大與馬祖相遇》講座上表示,馬祖有史前、軍事、閩東豐富特色,尤其戰地特色足以媲美德國柏林圍牆、越南古芝地道、南北韓板門店的冷戰遺址。  在傅朝卿的推薦下,國內許多優秀建築師陸續投入馬祖軍事據點設計再造,未來將以嶄新面貌重現。傅朝卿表示,戰地文化景觀不是只有保留建築,它包含人、事、時的內容,才能豐富內涵,同時也會納入新元素。 資料來源:馬祖日報 (2020年11月29日)。深化交流 2020成大創新共識營在馬祖。取自 https://www.matsu-news.gov.tw/news/article/166695

2022-11-11

(中央社記者邱筠連江縣29日電)馬祖具高密度軍事據點,成大名譽教授傅朝卿說,「過去一個個據點是防衛性,能不能將據點變成馬祖往前發展新動力,變成前進基地」,期許成大再造歷史現場團隊發展創新的可能。 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傅朝卿以「當成大與馬祖相遇」為題,從馬祖史前、閩東、戰地文化3大特色,講到世界遺產潛力點與文化治理,與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109年創新共識營學者們分享馬祖。傅朝卿指出,馬祖有多元面向內涵,可提供成大實踐跨領域大學社會責任。 傅朝卿說,成大參與馬祖再造歷史現場要有不同思維,98年馬祖是國家風景區,重視觀光跟建設;105年推動世界遺產潛力點,重視生態和保存;109年成大加入馬祖執行再造歷史現場,須重視生活、再造和場域,作為馬祖推向世界遺產與發展國際藝術島的儲備能量。 傅朝卿表示,馬祖據點過去缺乏跨領域專業設計介入,據點發展通常以原貌被凍結,而放任荒廢也不是上策。未來發展據點轉譯需要成大跨領域團隊,共同發展結合文化與數位科技人文的再造歷史現場,將軍事據點創新實驗,納入居民共識規劃,再加入設計專業,促成馬祖品牌形象設計,並提升美學。 國立成功大學暨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109年創新共識營昨天起一連兩天在馬祖舉行,校長蘇慧貞與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成大各院院長、教學團隊,為執行馬祖歷史再造深入思考與規劃。(編輯:方沛清)1091129 資料來源:中央社CNA (2020年11月29日)。馬祖防衛據點 成功大學再造新動力。取自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011290043.aspx

2022-11-11

國立成功大學基於過去 2 年「戰地轉身・轉譯再生-統籌執行計畫」的基礎,提出「馬祖微學院」概念,以「微學院」新型態組織突破大學既有體制框架,串連馬祖在地能量與高教跨域資源,形塑一個以島嶼場域為中心、使命導向、專案驅動、問題導向學習的另類小型學院,8 月 26 日雙方於成大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微學院」將納入成大規劃與設計學院的師資,有別於傳統校園、實體課程細分學科的架構,以跨域專業整合特定的場域連結,依據場域特性與地方需求,帶進產官學界研究專案共同合作解決真實問題。 計畫主持人、成大建築系教授鄭泰昇說,在傅朝卿教授協助下成大組成「10 人小組」,懷著純粹的使命感,執行具體計畫事項,並在過程中加入了許多優秀建築師,以馬祖場域為中心連結產官學研投入,最終誕生馬祖微學院的雛型。鄭泰昇教授認為,這是從 bottom-up 也從 top-down 促成的計畫,包含...